2024-08-15 14:48:50 | 春风招生网
宁海县柔石中学位于宁海跃龙街道西大街186号,地势高踞,古木葱茏。明代地理学家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于此开笔,如今,学校大门西侧仍矗立“徐霞客游记始发地”纪念碑,以供后人瞻仰凭吊。自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本县绅士杨鹏栖创建“文昌书院”开始,这里便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横跨三个世纪,至今依然书声朗朗,可谓我县近代和现代教育的发祥之地。该校前身是“宁海县城关民办中学”。1957年,为缓解宁海中学招生压力,由县工商联出面和主管,集资创办宁海城关民办业余初中班。当年9月,招收初中新生2个班,共计112名,教师3名,负责人崔佩华。1958年3月,学校定名“宁海县城关民办中学”,隶属城关镇人民政府。首任校长由城关镇镇长王语平兼,崔佩华继续任学校负责人。同年底,宁象两县合并,学校更名为“象山县城关民办中学”。
1960年初,学校迁至冠庄下洋庵,实行半农半读。7月,首届初中学生毕业,有11人考入中专,14人考入宁海中学。
1961年10月,宁海县建制恢复,学校迁回城关,校名恢复为“宁海县城关民办中学”。1962年8月,县文教局决定将原城西小学部分旧校舍正式划归民中使用。是年9月,学校招收初中新生1个班44名。全校共计2个班,学生64名,教师5名。从此,学校走上了正规发展道路。
1964年8月,学校由县文教局和城关镇双重领导,享受区中待遇。同时,办公费、教师工资、维修设施经费等均由县教育局直拨,停止向社会各界集资。
1966年12月,根据“文革”形势,上级决定学校更名“宁海县红卫中学”,性质不变。
1969年初,“宁海县红卫中学”被撤销,城关四所小学设戴帽子初中,学校名称为“宁海县城关工农五七学校”,并建立革命领导小组。1973年9月,学校更名“宁海县城关镇城西学校”,工宣队进驻学校,并建立校党支部及领导小组。1975年9月,学校增设高中部,秋季招收高中新生一个班,56名学生,为该校正式办高中之开端。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当年就有3名首届高中毕业生考入高校。是年9月,学校招收初中6个班,高中6个班,中学部共计17个班,学生973名。
1978年2月,县教育局将“宁海县城关镇城西学校”升格为“宁海县城关中学“,属普通完全中学、公办性质,隶属县教育局、城关镇双重领导。7月,第二届高中61名学生毕业,其中有15名学生考入高校,3名学生考入高中中专。9月,招收初中新生4个班,计229人、高中新生2个班,计111人。全校初高中共19个班级,学生总数为1033人。
1978—1992年,在这10多年时间里,学校总共向高校输送人才356名,向中等学校输送人才387名。同时,学校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知识的劳动后备力量,初中毕业生3502名,高中毕业生2322名。其中有“全国劳动模范”鲍作益、省“十大杰出女性”、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陈冬娥、全国绿化祖国青年突击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陈惠勇等。学校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单位;1989年,被市教委命名为《办学纲委》达标学校(良好级);1990年,被县委、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2年,被县教委授予“文明学校”称号。在此期间,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工作者,有近百人次获得县以上各类荣誉称号。其中,楼红斌教师1988年荣获省“报晖”奖励基金会优秀教师奖,1989年,被评为全国先进教师。1992年8月,“宁海县城关中学”更名为“宁海县第二中学”,直属县教委主管。
1992—1997年,学校累计培养高中毕业生765人,初中毕业生1661人。1993年,宁海县实施高中总体规划改革,宁海中学、知恩中学面向全县招生,该校生源档次下降,但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96年,该校高中毕业人数141人,高考上线68人,录取68人,升学率达到48%。中考成绩更为优秀,两位学生以545分的高分并列全县第一,并有6名学生进入全县前20名。同时,该校运动员代表县参加市运动会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篮球队代表县参加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也取得冠军。学校也被评为“全国群众性体育训练先进集体”。
1997年9月,该校举办创校四十周年校庆活动。9月30日,县政府批复(宁政发[1997]158号)同意更名为“宁海县柔石中学”。
1998年学校被评为市“示范性文明学校”,2000学年被县教委评为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同时,校工会被评为市“先进工会组织”,校团支部被评为县“优秀团支部”。
2002年9月始,童富军担任校长。新的领导班子提出口号:两年抓稳定,三年有起色,五年见成效。
2002年9月26日,纪念柔石诞辰100周年暨柔石烈士雕像揭幕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省、市、县有关领导出席,并为雕像揭幕。
2002年11月15日,市、县督导评估验收组对该校办学水平上省A级标准进行评估验收,以达标率90.5%的优秀成绩通过验收。这样,该校成为全县继宁海中学、知恩中学之后第三所省A级办学标准的普通高中。同年12月5日,县教育局批准该校建造新教学大楼(现正学楼)。该教学楼建筑面积3612平方米,投资500多万元。百年老校开始走向复兴之路。12月12日,中央电视台《世纪回眸》栏目对该校作了专题报道。2003年,该校全国首创“校园110”应急援助系统,并着手开展“校园综合治理运行机制的实践和研究”课题研究。1月14日,市、县总工会验收认定该校工会为“市先进教工之家”和“县先进基层工会”。4月18日,县人大、教育局、卫生局联合检查组对该校食堂进行等级验收,确认为“A级示范性食堂”。12月30日,学校被宁波市教育局授予“现代化达纲学校”。
2004年,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县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实验室被评为“县2003学年度先进实验室”,同时,学校还被市教育局和市公安局评为“市治安安全示范单位”。 5月14日,宁海县中小学法制工作现场会在该校报告厅举行,是年,柔石中学最后一届初中以突出的成绩,为学校结束初中招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2005年,该校被评为宁波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宁波市治安安全示范单位、宁波市先进保卫组织、宁海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这一年,该校上重点线3人,上中国美术学院录取线2人,第二批39人,第三批139人,组档线以上453人。这是该校历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2006年,该校获得5项市级荣誉:宁波市高中会考工作先进集体、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市治安安全示范学校、市先进保卫组织、档案管理上省二级单位。12月29日,“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在该校隆重召开,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2007年高考成绩该校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上重点线14人,二本线以上68人,三本线以上215人。 2008年,该校取得了三项省级荣誉:浙江省创建治安安全示范单位,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浙江省普高会考工作先进单位。同时,高考成绩再次刷新记录:上重点线11人,本科线204人,上线率97.97%。
该校拥有占地面积2647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951平方米,体育运动场所面积10465平方米。116名在职教职工、1463名在校生,全校师生秉承百年老校自强不息、开拓奋进的办学遗风,文明务实,努力开创柔石中学美好的明天。
知恩中学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率先在学校生活区建立了团组织,2005年宁波市六所高校18人到知恩中学校生活区参观、学习,上极主管部门也多次到知恩中学考察,对这一创举予以高度评价。
获得全国高中英语竞赛特等奖的杨晓敏同学和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叶振宇同学等。学生参加化学、生物、物理、数学等学科竞赛,多次在省、市、县级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共获市级以上奖项500余人次。此外,学校还创建了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逐渐提高,2012年上重点线149人,本科上线率达93.36%,2013年上重点线161人,重点率为宁波市同类学校第一,2014年上重点线188人,其中有9人上浙江大学录取分数线,2015年上重点线196人。此外,由于2014届同学的高考成绩和录取院校都相当喜人,因此2014届也自然的成为了知恩历史上最优秀的一届。知恩中学屡创佳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知恩中学于2006年创办美术班,其中首届美术班在2009年高考中取得了省美术联考第一、中国美院本科上线20人,录取17人的好成绩,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此后,学校美术班经过不懈努力,在全省享有盛名。
自建校以来,年青的知恩中学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届首肯和厚爱。学校先后被评为县首批“行为规范学校”、县“德育工作十佳先进集体”、宁波市“示范性文明学校”、宁波市“先进团组织”、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文明单位”、市“文明单位”宁波市“德育先进集体”、宁波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市“先进单位”、“高中会考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教师教育实习基地”、宁波市“受赠项目管理使用先进单位”、宁波市“园林式单位”、县“卫生先进单位”、县“治安安全单位”、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一级重点中学,还通过了省一级档案标准认定。
春风招生网(https://www.cfsbc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的成果的相关内容。
依托学校的师资、设施等有利资源及过硬的教育质量,2000年起,经县教育局批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招收既能报考普通大学,又能选择高职大学的综合高中学生,招生形势喜人,深受社会欢迎。2001年学校成为浙江省教育厅批准的首批综合高中。学校经过三年的探索,综合高中模式的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得到省教育厅的肯定。综合高中第一学年课程按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第二学年进行普高形式的文、理分科,加强专业的教学;第三学年分流后按学生意愿,分别按“普通高考预备班”“高职升学预备班”“就业预备班”三大类的要求开设课程,既可报考普通高校,也可以报考高职院校。校纪严、教风正、学风好,从而换来了丰硕的教学成果。
高职升学考以来,高职考成绩居同类学校之首,为高职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机械、计算机专业的省高考状元为我校考生获得。2002年该校有335人参加高考,其中301名考生的高考成绩超过省统一的录取分数线,平均上线率达90%,本科上线有5人,同济大学2人,浙江师范大学2人,宁波大学1人,吴亿利同学名列全省第2名,叶云喷同学名列全省第6名,有22名学生名列全省前100名。同时,我校先后为一休、如意、申江模具等企业输送了大批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有一批已成为当地制造业的领头雁。
宁海县柔石中学的校史进程 宁海县柔石中学位于宁海跃龙街道西大街186号,地势高踞,古木葱茏。明代地理学家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于此开笔,如今,学校大门西侧仍矗立“徐霞客游记始发地”纪念碑,以供后人瞻仰凭吊。自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本县绅士杨鹏栖创建“文昌书院”开始,这里便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横跨三个世纪,至今依然书声朗朗,可谓我县近代和现代教育的发祥之地。该校前身是“宁海县城关民办中学
武宁外国语学校的办学成绩 (一)2006年高考: 1、该校一本上线28人,二本线上207人,二本以上录取率、提高率居全县第五; 2、全县理科应届前十名中该校获1、2、4、7、8、10名,文科应届前十名中我校获4、5、6、8、10名; 3、该校零班应届一本上线16人,上线率为35.6%;二本线上44人(全班45人),上线率为97.8%。 (二)2007年高考: 1、校一本上线38人,
南京九中2021高考成绩 南京九中2021年的录取分数线是613.比去年提高了7分。一本率在70%—80%之间的高中:四所:南京市第九中学79.20%,金陵中学河西分校78.70%,宁海中学76.20%,南师附属扬子中学70.30%。 宁海县知恩中学的学校成绩 知恩中学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率先在学校生活区建立了团组织,2005年宁波市六所高校18人到知恩中学校生活区参观、学习,上极主管部门
[2013·怀柔模拟]某中学2013年共91人参加高考,统计数据如下:城镇考生农村考生录取312 无关 2×2列联表如下: 城镇考生 农村考生 合计 录取 31 24 55 未录取 19 17 36 合计 50 41 91 统计假设H 0
泗县第三中学的教学成果 2002年首届高考开门红,仅有104名应届参加高考的情况下,本科达线率居全县第一。2003年203名应届生参加高考,本科达线突破百人大关,本科达线率又居全县第一。同时全县文科状元花落该中学(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2004年高考,393名应届生参加,本科达线183人,本科达线率再居全县第一。文化班在入学时仅有7名优等生(高一入学600分以上)的基础上,本科达达线23人,
宁远县一中录取分数线2022年 480分 宁远县第一中学是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公民道德建设实验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绿色学校。学校坐落在舜文化的发祥之地--九疑山下的宁远县城。 自1942年创办以来,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1982年以来,有29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仅近五年,就为清华、北大输送新生11人,有9名学生获得省、市
海门能仁中学海中录取率 一本录取率达到96.2%。 海门中学也有百年历史,但成立于1912年,比南通中学稍晚,这是一所省级重点高中,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教育水平逐年提高,高考成绩足以证明这一切,海门中学一本录取率达到96.2%,理科录取率高达97%,二本录取率高达100%,另外有10名学生被清北录取。 海门市 能仁中学创办于2000年,学校坐落在青海西路北侧,占地67余亩,有办
通城县二中录取分数线2022 咸安区、嘉鱼县、赤壁市、温泉城区350分,通城县398分,崇阳县358分,通山县362分。 县(市、区)一中和各普通高中按计划和志愿情况,从高分到低分生成各校录取分数线。 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志愿填报资格线在普通高中资格线下20分以上,按计划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 咸安区、温泉城区考生可以填报咸安区和市直所有普通高中学校,按计划和志愿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
2024-06-23 10:03:44
2024-06-17 19:59:13
2024-06-18 22:39:22
2023-07-16 11:54:38
2024-06-20 05:13:43
2023-07-31 15: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