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1 18:50:03 | 春风招生网
延安大学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坐落于革命圣地——陕西省延安市,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陕西省属重点大学、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海外研修项目实施院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港澳台招生资格院校。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对口支援高校。
延安大学是新时期延安精神的传播中心,学校依托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大学生延安精神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和教育部机关党校培训基地等教育基地,创办了“窑洞大学”和“泽东干部学院”,为来自全国各地的15万余名的青年和干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4月22日,学校启动了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办学规模为13000人,建筑总体量为56.7万m2,规划建设55栋建筑,计划于2018年竣工。届时,一座功能完备、设施先进、质朴实用、开放共享、绿色智慧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将矗立在圣地延安。
当前,学校正在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以“双一流”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全力推进以新校区建设为核心的外延建设,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学校历史
1941年7月13日、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决定将泽东青年干校(1940年5月成立)、中国女子大学(1939年7月成立)、陕北公学院(1937年10月成立)三校合并,命名为延安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赵毅敏为副校长。大学下设社会科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俄文系、英文系、体育系、中学部。全校学员800余名。校址在女大旧址王家坪。
1943年3月1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延安大学、鲁艺(1938年4月成立)、自然科学院(1939年10月成立)、民族学院(1941年9月成立)、新文学干部学校(1941年5月成立)合并,名称仍为延安大学,校址设在延安桥儿沟“鲁艺”原址
1944年4月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延安大学与行政学院(1940年7月成立)合并,周扬为延安大学校长。校址设在行政学院原址南门外。大学下设行政学院、鲁艺、自然科学院、医学系、短期培训班
1947年,因战争形势,延安大学开始了战时行军生活。3月14日撤离延安,至1947年8月22日东渡黄河进驻山西省临县吴家湾,8月25日,在吴家湾开始上课。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收复延安,学校于7月继迁回延安,住在延安市东关清凉山下。
1948年,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决定扩大和加强延安大学,实行正规办学。10月21日,校长李敷仁宣布学校设大学部、分校和研究室。暂设4个系:政法系、经建系、文艺系、教育系。
1949年5月23日,中共西北局发出指示将延安大学、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延安大学陆续迁入西安,马明芳、李敷仁分别担任校长、副校长。1953年3月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组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次年底更名为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
1958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延安大学。
1958年9月正式开学,当时只设有中文系、数学系、理化系3个系,中文、数学、理化3个两年制专修专业。 春风招生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学校教学工作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1971年9月30日,省革委会批准延安大学与北京农业大学合并,学校以农为主,兼设师范和医学。两校合并之后,学校仍定名“延安大学”。1972年3月6日,两校依照周总理、李先念副总理指示分开,原北京农业大学师生迁回北京。
1993年9月13日,延安大学与西北大学联合招收的在职化学工程硕士点正式开学。
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延安大学与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
2011年,学校被列为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建设大学。
2021年6月,加入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419人,专任教师841人,其中教授127人,副教授308人。博士、硕士707人。基本形成了以高职称、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陕西省普通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5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3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4人,“三秦人才津贴”专家8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学校外聘高水平专家12人,聘请近百名国内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9月,学校设16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1所附属医院,开办6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医、教、经、管、史、法、农、艺11个学科门类;国家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7门,陕西省普通高校优势学科5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音乐学
省级特色专业(名单不全):汉语言文学、临床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英语
省级特色学科: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理论
陕西省普通高校优势学科:政治学、延安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态学、基础医学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国共产党历史、临床医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商管理、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电子信息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有省级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其他研究基地1个。
截至2015年4月,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厅级课题490多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奖励150多项。
2005年在中国国内外著名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和交流论文20000多篇,出版专著650多部,承担各级各部门研究课题1500多项,有52项通过省部级鉴定或评审,17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学术资源
该校图书馆由校本部图书馆和医学院分馆组成,据2011年9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有印刷型文献120多万册,年订中外文报刊资料2800余种。拥有电子图书和博硕士论文累计160多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1万多种,光盘资料2.3万多张,各类专题数据库38个。
学术期刊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创刊于1979年,1996年被评为陕西省
高校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2000年首批获得中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执行优秀奖;以“红色延安”的独特历史文化和延安大学的学科优势为自己的办刊特色,主要栏目有延安学、中共党史、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艺学与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等。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体育运动学、科学史等专题研究、研究简报、综合述评等。1996年荣获陕西省教委、新闻出版局评比的高校优秀学术期刊二等奖,同年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0年加入国家科技部情报所"万方数据库----数学化期刊群",同年荣获陕西省新闻出版局、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评比的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1年获得《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大多数专业性文摘刊物作为收录统计源期刊。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创刊于2003年,内容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学、药学、祖国医学、运动医学等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理论。
《延安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由学报编辑部与高教所联合主办的学术半年期刊,主要刊登高等教育方面的学术论文和学术研究成果。
合作交流
截至2015年4月,学校先后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西北大学签订了省部共建对口支援协议,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炮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等部队院校有着密切的双拥共建关系,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石油大学等2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日本、美国、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
211工程 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延安大学考研难度大吗介绍如下:
考取延安大学的研究生总体难度为:比较容易。不在大学考研难度排名前100名单之内。
延边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56位,2020年全国排名第116位。作为吉林省唯一一所211高校之一,延边大学建校于1949年,是一所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使命的综合性大学。
延边大学王牌专业:朝鲜语言文学、汉语言、化学、临床医学、护理学、舞蹈表演、汉语言文学、朝鲜语、动物科学、药学、音乐学、物理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朝鲜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汉语言、化学、动物科学、临床医学、药学 省级特色专业。
根据全国985和211大学名单可知,延边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的延边大学,既是211工程大学,也是双一流高校,是一所省部共建的重点大学。学校目前共有在校学生2.5万人,专任教师2200人。
延边大学作为吉林省3所211大学之一,虽然实力不如吉林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但是毕竟还是一所211大学,整体实力还是不错。目前学校的王牌专业主要为语言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是世界一流学科,亚非语言文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延边大学的专业推荐
国家特色专业:朝鲜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动物科学、汉语言、化学、临床医学、药学等;
一流本科专业: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朝鲜语、化学、药学、音乐学、历史学、物理学、护理学、法学、英语、舞蹈表演、汉语言、电子信息工程、动物科学等;
王牌专业: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朝鲜语、化学、药学、音乐学、历史学、物理学、护理学、法学等。
春风招生网(https://www.cfsbc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延安大学是双一流学校吗的相关内容。
在2022年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中,陕西省共有8所高校成功入选,而延安大学未能进入这一名单。这意味着,从评选标准来看,延安大学暂时不符合“双一流”大学的条件。值得注意的是,“双一流”建设是自2015年开始实施的一项国家战略,旨在通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2023年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学费多少钱一年及各专业收费标准查询大约需要多少费用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英语学费为:26000元、学前教育学费为:26000元、会计学学费为:26000元、物联网工程学费为:26000元、工商管理学费为:26000元。具体各专业收费标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序号专业名称学费(元)学制(年
2023年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学费多少钱一年及各专业收费标准查询大约需要多少费用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英语学费为:26000元、学前教育学费为:26000元、会计学学费为:26000元、物联网工程学费为:26000元、工商管理学费为:26000元。具体各专业收费标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序号专业名称学费(元)学制(年
北京电影学院是211院校吗?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根据全国211大学名单可知:北京电影学院不是211大学。 北京电影学院(BeijingFilmAcademy),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艺术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合会(CILECT)理事学校和亚太地区电影年会执行主席,首家主持国家
河海大学是985、211高校吗? 河海大学是211高校,但不是985高校 。 河海大学是一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多学科研究型大学。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15年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较早开展工科教育的高等学府之一。河海大学在教育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声誉,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望。 关于是否是“985高校”,中国政府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实施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学校代码是什么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学校代码是1368300。 在高等教育领域,学校代码是高校身份的唯一标识,通常由五位数字组成,全国通用。同时,各省教育考试院也会为高校分配代码,用于填报高考志愿,且各省份的代码可能不同。由于高校办学情况每年都有变动,代码亦随之变化,这使得学校代码成为区分不同学校和招生类型的有力工具。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作为一所经教育
2023年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费多少钱一年及各专业收费标准查询大约需要多少费用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学费为:6500元、畜牧兽医学费为:6500元、国际邮轮乘务管理学费为:6500元、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学费为:6500元、工程造价学费为:6500元。具体各专业收费标准如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变动,以学校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学费收费标准序号专业名称学费(元)学制(
延安大学护理专业简介 最近有同学在咨询延安地区护理专业怎么样,好不好呢?格尔卫校网的小编专门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延安大学护理专业的相关信息,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希望以下内容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延安大学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
河海大学是不是双一流学校是211吗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小伙伴比较关心河海大学是不是211学校,是双一流学校吗?下面是由本站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河海大学是不是双一流学校是211吗”。 河海大学是不是双一流学校 河海大学是双一流。根据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可知,河海大学虽然不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但是河海大学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所以河海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并且有2个学科入选了双一流学科
2025-03-04 11:22:15
2023-07-24 14:40:14
2024-06-23 10:03:44
2024-08-07 00:35:32
2024-06-18 22:39:22
2024-07-05 17:55:16